三十七章 (第1/4页)
拭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雾添花cdij.cn),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7章三十七章
谢绍一时语塞。
她口里说着歧路,可他却感到一种冥冥之中的天意,世界上的路很多,他却只能走这唯一的一条。沉默许久,他终于抬起头,一双眼睛似比这夜色还沉:“请公主为绍指路。”
他并不是这一刻才下定的决心,而是很早就预感到了这一天。
“我说过的,南方的山河是将军登场的高台。“姜从珮眼神看向南边遥远天际处密布的繁星,平静地说。“桓均不久即会奔赴淮南之地行事,这些年,大梁天灾不断起义不绝,正需平定内患,你若与他一文一武互为支应,届时便能将淮南之地尽握于手…
谢绍见她把话说得如此露骨又大胆,其中的意思更叫他心跳加速。
将数州之地掌控于手……这分明是历史上称霸一方的诸侯才会做的事,她让自己这么做,究竟是想保住大梁江山还是分裂大梁?
姜从咽知道他的疑虑,可她也只能这样做。北方早被士族把持铁板一块,就算她知道历史也无法改变太多的现状,唯有淮南之地还未开发太久,在中原士人眼里还是“烟瘴之地"不屑于去经营,其间的士族力量相较北方薄弱许多,又有许多本地山民,势力错综复杂,交州南越之地就更是偏僻狭隘了,若能利用好其中的矛盾,或许能打破士族的桎梏;再加上气候日益寒冷,在南方垦田种粮比北方划算许多,届时有粮有兵,桓均才可能与北方士族对抗将改革进行下去。
大梁那么多人口,比胡人多出数倍不止,为何终究还是覆灭了,究其根本是统治阶级的败坏,这种败坏是自上而下的,早与大梁交缠不休了。
先保住淮南,保证粮食供应,在淮南练出一支强兵,这样说不定才能反过来压制住北方,为大梁续上一口短气。至于桓均和谢绍掌权后会不会野心膨胀,姜从烟并不担心,再如何也不会比史书上的结局更差了。而且一一
桓均,谢绍,皆殉梁!
姜从瑚说了几个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又给了几点建议,不过具体要怎么做还得看那时的情形。她又道:“将军勇武,可谋略上需有人辅佐,武陵渠县有位诸葛优先生,据说是武侯后人,将军可去拜访。”诸葛优,字子羊,武陵人,隐居于罗山。
这时的诸葛优已有了一定名气,当地政官也一直邀请他入仕,可他只说无心仕途惟愿寄情山水,通通都拒绝了,直到他四十岁时,长安沦陷朝廷南迁,谢绍苦苦支应眼将不敌,诸葛优却在此时入世来到谢绍身边,及时为他调整了对敌战略,终于在危急关头逼退匈奴大军,紧接着帮谢绍在江淮建立起抵御匈奴的防线,这才堪堪为南梁续了十年的命。
姜从瑚知道,诸葛优是不喜欢现在的朝廷,宁愿布衣草芥也不出仕,一直到日后神州陆沉、汉室穷途末路,他才不得已协助谢绍。
她现在也没有十足把握诸葛优会为谢绍出山,只想他心中既然装着汉室江山,知道谢绍所作为何,或许会动一份恻隐之心吧。
“我有几句话,将军去见诸葛先生时可面述于他,或许能为将军添两分说大……”
谈完此事,谢绍站起身,抱拳行礼,“多谢公主指路,绍受教了,打扰公主歇息,绍这便告辞。”他刚转过身,背后却传来一句清冷的女音。“将军何必急着离开?”
一句话就定住了他的动作。
谢绍不解,回过身来,恭敬地问,“公主可还有吩咐?”
姜从烟依旧端坐在石凳上,只是微微侧了下脸看过来,雪白的肌肤在暗淡的月光下莹莹生辉,似比天上的明月还要皎洁。
难怪歌谣里的唱词会说她是月中仙。谢绍脑海里不合时宜地闪过这个念头。
“将军明日就要拔营回长安?”
………是。”
“将军何不多留几日?”
“-……”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姜从珮抬起眼帘,缓慢而犀利地说。
谢绍发现自己还是不了解面前这位公主,她出生尊贵,有着世上最美丽的容颜,纤细的身姿仿佛连把剑都拿不动,可她说出来的话、展露出来的气质,却带着截然不同的大胆和铁血。
明明是极矛盾的特质,出现在她身上却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好像她就该如此。
他脑海里莫名浮现出她两次借剑的情形,第一次是在宫宴上,她被迫献艺,满朝的目光都被她缥缈的舞姿吸引,他当时却只注意到那双被剑光照亮的清冷的黑瞳;第二次借剑,她锋芒毕露,纤细的手腕执起对她而言过分沉重的铁剑,却将剑锋毫不犹豫指向了凶猛的鲜卑将军。她要嫁去王庭,她今后要在王庭生活,可她却不怕得罪他们。
只是一个普通的流浪儿,她依旧将对方视作子民,不允许他人任意践踏。
那一刻,他甚至从她身上看到了君王之威。“未将需要一个留下的理由。"谢绍说。
他并不觉得公主是怕旅贲卫离开失去了保护,可他确实想不通她这么要求自己的原因。
“你说……其余胡部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