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孟伯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雾添花cdij.cn),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于可视作球体的凝聚灵机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密排,有兴趣可以搜索“空间密排”。
蒙星霖扫了一眼结果:“三乘十的负六次立方米,也就是三立方厘米。”
李俭只觉得尴尬。
神识凝聚灵机,确实越凝聚越累,但他也没想到,自己才凝聚了二十个灵机排在一块,神识就不愿意坚持了。
以前偶尔凝聚三五粒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来着。
“对于现在的神识来说,这个单位是不是太大了?”李俭回答的有些弱气。
“这是从基本物理单位延伸制作的标准单位,觉得大可以用毫、微。”蒙星霖切出统计数据的屏幕,“这里的数据都是从十的负六次方做数字单位,所有人的数据都基本在一到三徘徊,你的不算低了。顺带一提,到目前为止,我们研究得到的凝聚灵机排斥短程力的起效距离是3.26122毫米。”
(这个数字乘以十是两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倍数相除的结果,姑且放在这里当个彩蛋好了。)
李俭沉默着翻看蒙星霖提供的数据。在今天之前,他还没有专门看过蒙星霖的详细研究内容。
看了一会,他意思到问题。
“不对,气感的数据并不是随施加距离增加表现出精确的平方反比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气感强度将会在体表处达到无限大。”李俭发现了该测量方式的奇特之处。
“你说得对,所以还需要配合一个数学模型。符合目前事实的是,气感强度在体表附近保持高位,又会在超出体表外的一定距离后表现出与距离的反比关系。目前的情况,起码从距体表一米处开始,气感出力与距离的反比关系次数接近固定。”蒙星霖补充。
“反比关系的次数项,数字最大为二,现在能做的最小的那个实验者的数据,是一点九几。我称其为衰退次数。衰退次数越小,说明气感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越高。理论衰退次数最小值为零,意味着使用者的气感出力从体表到任意远处都无衰减。当然,任意远处应该是不可能的,不过具体要限制到什么距离,还要实验讨论。”
“那么,我的衰退次数是多少?”李俭乐了。
早说嘛,原来还有这种表现操作能力的系数,哥们气感强度可能低,但操作水平应该像个人吧?
“二。”
“那他妈不就是没操作吗?”李俭恼了。
“大部分人都没操作。气感又不是什么很熟练的东西,离体后如何操作减小衰减还是个问题。现在的气感总测量,指尖位置测一下,一米位置测一下,两米位置测一下,最大出力、最大出力覆盖距离、气感强度、衰退次数就都算出来了。”蒙星霖可不觉得衰退次数为二很奇怪。
“那不行,刚才我只测了指尖位置,我要求继续测试!”自己的气感强度那么丢脸,李俭可得找补回来。
一番测试之后。
“最大出力覆盖距离6.05厘米,最大出力0.54牛,气感强度2毫牛顿平方米,衰退次数2。”全套测试所耗时间并不长,毕竟只要分别对三个距离上的受力传感器发力,系统便能提供这四项数据。
如果不怕麻烦,在同一个受力传感器上设置三个距离,也能测出四项数据。
“恭喜你啊,体表向外六厘米,都能套着0.54牛的气感盾。”蒙星霖鼓掌。
“……就算是测完了,我也还是想说,这玩意是真弱啊。”李俭麻了。
“大家都一样弱。这套东西起码在量化灵机三维表征时很好使,看起来数字低就低吧。不过有个别的问题。”蒙星霖将李俭的灵机三维表征数据更新,但看起来并不开心。
“什么问题?”
“虽然现在用的单位足以量化表征,但单位本身没有名字。我们总不能一直说这是‘牛顿平方米’和‘立方米’,毕竟也有别的地方会用到它们。覆盖距离、最大出力、衰退次数,这三个量没有问题,用的单位都是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可气感强度和神识强度标准单位,还需要通俗的名称。”蒙星霖皱着眉头,为标准单位取名已经困扰他一些时间了。
“以前都是怎么给物理量的单位取名的?”
“除了那几个基本量的标准单位,其他就牛顿、帕斯卡、特斯拉、安培……哦,安培是基本量。”蒙星霖随口说了几个。
“那气感强度不就可以叫‘蒙星霖’,神识强度叫‘米立刀’?”李俭顺着说下去。
蒙星霖以极其哀怨的目光看向李俭。
“好吧好吧,不开玩笑。但这确实不错,不是吗?”李俭举手投降。
“是啊,但按照惯例,你的名字才应该纳入其中,到时候神识强度就不叫‘米立刀’了,应该叫‘李俭’。”如同背心尊者再世的蒙星霖倒起了哀怨口。
“噫,算了吧。”
……
由于主导人与灵机交互的米立刀大组下蒙星霖小组的两位主力——指蒙星霖和李俭——都不愿意为新提出的两个量化单位命名,华夏科学界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