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裕王参与朝事 (第2/2页)
豆角开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雾添花cdij.cn),接着再看更方便。
教不好裕王这个关系重大的事“我可不敢。想当年陛下让我教导公主,后来公主怜我老迈,不愿意太过劳烦于我。公主体恤于我,而今我年事更高,岂敢耽误裕王。“严嵩才不傻,上赶着去教裕王。
教一个如朱福宁那样的聪明人,严嵩还是乐意的。只不过严嵩确实高龄,没有多少精力,朱福宁也是体恤他的不容易。况且当年嘉靖之所以让严嵩入宫教朱福宁读书,本是另有目的,达到目的,朝中并非没有良师,朱福宁也顺势不折腾严嵩,道是要留着严嵩为国出力,为君分忧。
想当年那会儿的朱福宁是四岁还是五岁?
总之,严嵩自那时候起便明白,朱福宁天资聪颖,更懂得嘉靖的心思,因而自那开始,严嵩再三告诫身边的人,无论是谁,得罪谁都可以,独独不能得罪朱福宁。
如今,也算证明严嵩当年的聪明,识人。
朱福宁在浙江杀了不少人,偏放过严嵩的独子严世蕃,严嵩得记朱福宁这份情。
因此,对上高拱那明摆着不乐意朱福宁得嘉靖的看重,话里话外又暗指嘉靖糊涂的话,他倒是有心要跟高拱好好论道论道。若以才而论,裕王有那个资格让他们多看一眼?朱福宁就不一样了,她有真本事,也定能想方设法成为一个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好好论事的人。
“张大人给裕王讲过书了吗?“严嵩怼完高拱,想起张居正,方才是张居正先提起调南边的将军北上,才让朱福宁想起南下遇见的将军,故而促成定下南将北调的结果。
如今,严嵩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张居正。张居正拱手道:“初入内阁,陛下让下官先熟悉内阁诸事,讲书一事可以暂缓。”
“陛下虽然让你缓,张大人也不可以一味缓,否则怕是会让人怀疑张大人眼中没有裕王。“严世蕃非常好心的提点一句,至于是谁会怀疑,懂的都懂,无须细说。
“严阁老,裕王之事自有皇上定夺,我们不必再细议,你说对吧。"再聊下去,都不知道要聊到什么。徐阶并不想在这里说太多,在外面说话都要小心,何况此时的他们都在宫中。
可是,这样一番争执嘉靖耳朵又不聋,怎么可能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