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999999 (第3/5页)
赞美诗2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雾添花cdij.cn),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要做好协作才行。”
“另外,我还要告诉您的是,您研究的这三个设备是需要跟我研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相配合,然后才能达到最终的设计标准……”
王浩然跟范开勇解释了很多。
王浩然很耐心。
对范开勇与林万钧也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他也知道,这些老科学家肯定是都有那么一点傲气的。
有傲气很正常,探索不同的科研方向与思路也没有问题。
但他们必须得听劝。
如果他们一意孤行,就是想要我行我素,那就是没有团队精神。
那也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范开勇听了王浩然的一番解释,他也有点儿羞愧。
“浩然同志,对不起,我得做一下自我检讨,我拿到你分配的任务之后,总觉得自己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来研制设备。”
“于是我就尝试了一下我自己的想法,结果都不太行。”
“接下来我会按照伱的思路去做研究。”“我保证绝对不会再任意妄为。”
范开勇的态度挺好。
王浩然也松了口气。
他是真不想半道上再换人。
王浩然就笑着说道:“范老师,我们是合作伙伴,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鞭策吧。”
“这三个设备搞出来之后,主发明人是会安排您的,您的每一分努力,都会有回报……”
其实,之前王浩然就强调过这一点:他的课题组成员里谁分工负责的科研项目,将来出了成果,那主要负责人都可以获得第一功。
王浩然又给了范开勇和林万钧一点建议。
同时呢,他也给两个人提供了单片机与传感器。
这些东西都是他利用龙国科学院电子所的实验室设备加工出来的。
为了能生产单片机和传感器,他也顺便的帮助改进了电子所的一些设备。
等到王浩然走后,范开勇对林万钧说:“林老师,看来,我们都是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了呀!”
“我原本还想证明自己不比年轻人差呢,谁料想,结果啪啪打脸啊!”
林万钧说:“现在说咱们被打脸,这个还早!”
“咱们得先验证一下,看看王浩然的思路到底能不能行再说。”
显然,林万钧对王浩然还是有怀疑。
于是,两人就开始带领各自团队行动起来。
范开勇在实验室里要搞的就是实验用的电弧炉、烧结炉以及单晶硅生长炉。
像这样的实验设备,目前国内是没有的,都是一些简单粗糙的实验设备。
而目前,就算是北大这样的大学,也没有钱进口国外的实验设备。
经过了十来天的奋斗,范开勇最终搞出来一台实验用的电弧炉。
这次,他是完全听劝,按照王浩然的思路和设计方案搞出来的。
而且,电弧炉里也安装了单片机与传感器。
这样就可以精准地实施控制,让各项操作都恰到好处。
电弧炉搞定之后,林万钧就开始利用这个设备实验着提炼高纯度硅。
之前的时候,林万钧做这种提炼高纯硅的活儿,基本上都是靠经验。
使用的方法是水热法。
所谓水热法是一种将二氧化硅转化为水合硅酸盐,然后在高温高压之下进行水解反应,最后将硅分离出来。
这是很多实验室使用的提炼硅的方法。
它简单易操作。
但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范老师,您真觉得这设备靠谱吗?”林万钧问范开勇。
范开勇笑道:“可以试一试。”
“林老师平常用水热法提取高纯硅一般纯度能达到多少?”
林万钧说:“差不多就是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吧。反正是够用的。”
范开勇说:“水热法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但也只能实验室少量提取了。”
“这个设备要是真的能成,那可就厉害咯!”
“咱们一起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行。”
于是,两人就开始实验。
装入原材料,输入指令。
然后启动了机器。
电弧炉就开始工作。
这期间,几乎上不需要他们再进行什么操作。
这就是傻瓜式的机器大生产模式。
第一炉实验性生产结束。
提炼出来的高纯度硅砂被取了出来。
“啧啧!这硅砂看上去纯度就很高啊!”林万钧惊讶地说道。
范开勇问:“那你之前在实验室提纯的硅纯度能达到多少?”
林万钧说:“可以达到99.91左右这样。用来做芯片的基材是应该够用的。”
“当然,我也知道,纯度越高,那性能就越好。”
“但想要继续提纯,难度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