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不登基我很难收场> 第128章 1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128(2 / 5)

废了吗?

冉文清不甘心,这是陛下器重他,信任他,给他的好机会。他若是不做出点成绩,岂不是太辜负陛下的期望了。

他愁得夜不能寐,连吃饭的时候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一顿饭快吃完了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今天的菜怎么这么咸?”

伺候的仆人连忙道:“许是厨子今日放多了盐吧,大人稍等,小的这就将菜撤下去,让厨子另外做。”

说完又小声自言自语了一句“盐那么贵,真是浪费,回头得好好说说那个许厨子”。

冉文清无意间听到“盐那么贵”几个字,顿时眼睛一亮,心里有了个法子。他连饭都不吃了,立即说道:“立即去城里找几个最近半年内去过西南做买卖的商人过来。”

仆人连忙放下了碗筷,跑出去找人。

一个时辰后,八个商人带到了冉文清面前。

冉文清开门见山,直接问他们:“你们经常去西南做买卖,可知道那边的盐价?”

“四十文到五十文之间。”几个商人道。

西南地区主要是吃蜀地的井盐,挖井开采盐矿过程比海盐要复杂很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盐税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税种,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盐价里很大一部分是盐税。民间走私的食盐价格往往是官盐的一半,甚至更低。

四五十文这个价格比朝廷控制地区的盐价都还要高一些。

现在朝廷地区的盐价大部分在二三十文不等,不会超过四十文。

冉文清笑着让仆人将这些商贾送了出去,然后赶紧回书房给刘子岳写信。

***

秋天的时候,刘子岳收到了冉文清的信,看完后,他笑了,冉文清这法子好,这么一弄,晋王若不想财政崩盘,那就只能加税,一旦加税,西南地方的百姓反对他的声浪会更高,届时,西南不攻自破。

他当天便写了一封密信,让人快马加鞭,送去给池正业。

然后又下了一道圣旨,往固州调派了五万兵力,将固州城的兵力提到了十五万人,以防晋王狗急跳墙,强攻固州。

池正业接到信后,与李安和商量一番,自己带了五艘船,总计八十万斤食盐从广州出发,抵达松州,然后通过水路,抵达固州码头,跟冉文清回合。

两人见面商议了一番后,又与贺绥、鲍全两位将领见面,说了计划。

两位将军听完后,拍掌赞同,还从军中调派了一批本地熟悉地形,又会方言的士兵来协助他们。

冬月,池正业开始安排手底下的管事伙计,悄悄带着食盐,潜入西南边界偏僻的山区,低价贩卖。西南地区,市面上的食盐卖四十多一斤,他们只卖十文一斤。

不但价格低廉,而且品质还比当地百姓买的更好。

廉价食盐一经推出,很快便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欢迎,不少人拿钱买了好几斤,够吃大半年的。更有聪明的,将家中全部的钱都拿了出来购买食盐,然后再倒卖,以此赚取更高的利润。

这事也渐渐被当地的商贾知道,一部分商贾也悄悄投身到这个一本万利的买卖中。

不知不觉,私盐开始在西南地区流传开来。

正元八年初,西南的官盐销量一降再降,到四月的时候,销量已不足前一年十月的一半,而且下降势头明显。

下面的官员将这事报到了毛咏志这里。

毛咏志当即意识到了不妙,立即安排人员私底下探查,很快便发现了端倪,民间二三十文的食盐泛滥成灾,更有甚者,还有卖十几文的,或是以物易物。

比官盐的价格便宜了一大截,也难怪官盐卖不出去。

毛咏志让手底下的人继续追查这批私盐的来历,又让人买了些私盐回来跟官盐做对比,还将官方盐矿都查了一遍,有了定论。这不是西南地区的食盐,应是朝廷弄出来的。

他连忙将此事报给了晋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