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应该也会很开心吧。”陶希然凝视着山下亮着灯的房,轻声开口道。
明夏想了想,道:“会的吧。”
陶希然笑了,她难得用上了坚定地语气,道:“一定会的。”
“嗯。”明夏也笑,点头,再次答道:“会的。”
“小夏姐,悄悄告诉你个秘密啊。”陶希然眼底笑意更深,她眼睛看向远处,视线却有些失焦,轻声道:“我刚才在琼华寺里,看到了慧清小和尚的牌位。”
“走之前,我趁着看守的和尚不注意,往他牌位前放了一颗糖。”
“也不知道被发现了的话,会不会很快被清理掉。”陶希然耸了耸肩,有些无奈道:“我已经很努力把它藏的很隐蔽了,希望不会那么快被发现吧。”
明夏动作一顿,她转过头,看向身旁的故作坚强的姑娘,问:“为什么要给他放一颗糖?”
“唔……”陶希然沉吟了良久,才很轻很轻的道:“他上辈子过的太苦啦,吃颗糖,下辈子应该能甜一点。”
“这样啊。”明夏点点头,伸手在她发顶轻轻揉了下,安抚意味十足。
陶希然感觉到她动作里的安慰,收回视线,看向明夏,道:“不过好像时间隔得有点太久了,这颗糖可能来的有点迟了。”
不等明夏回答,陶希然说完这句话后,很快的换了个别的话题。
或许,在说起这些的时候,她本也没想要得到什么答案。
下山的时候,明夏忽然看到不远处立着一块儿石碑,那石碑看上去有些年头了,经过风吹雨打,早已经不再光洁如新。
碑上写着一行字。
烈士刘永山之墓。
恍惚间,明夏好像又回到那天,他们沉默无声的挖着土,沉默无声的将亡者掩埋,紧接着——
沉默无声的告别。
临走前,明夏记得自己问,“他叫什么名字?”
有个黑脸的汉子便停下脚步,认真答道:“刘永山。”
“哪里人?”
黑脸汉子用带着明显乡音的语调答道:“蜀州乐山。”
“他是蜀州乐山人。”
陶希然显然也看到了那块碑,她看了眼明夏,手在背包里面翻找了半天,良久后,才终于面带喜色的抬起头,将手举到明夏面前。
“太好了,还剩下最后一颗。”陶希然摊开手,掌心躺着一枚裹着彩色糖纸的糖果。
“要给他也留一颗吗?”陶希然问。
明夏看着那墓碑前摆着的烟,想了想,不知想起了什么,忽然就笑了。
摇了摇头,道:“还是算了。”
“比起糖,这些应当更合他的口味吧。”明夏冲陶希然努了努嘴,示意她去看。
陶希然往前走了两步,顺着明夏的视线看去,果不其然在墓碑前看到了几支烟,甚至……还有一瓶开了封的酒。
收回视线时,陶希然不禁哑然失笑,将糖果重新揣回了兜里,认同道:“你说得对,他好像不太需要这个。”
*
第二天一早,明夏和陶希然开始着手于寻找剩下的四口棺材。
虽然浔市与记忆里的浔州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循着记忆,两人还是顺利又找到了三个。
截止到倒数第二口棺材被找到时,目前已经找回的经卷已经高达一万三千一百零八册。
浔市的相关专家认为,目前已经找到的这些经卷,与历史上记载的琼华寺藏经阁经卷数量一致,应当没有再找下去的必要了。
但明夏和陶希然却知道,还有最后一个箱子没有被找到。
那个箱子与其他棺材有所不同,它是王家村的村民们临时赶制的那一批当中,最小的一个箱子。
打造它的那户人家是个热心肠,无论对谁都总是笑眯眯的婶子,她的脚在一次上山打猎时不小心踩中了陷阱,因为治疗不及时,成了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