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亦不为过。”
泰定帝都说了,功在社稷,确实封侯不为过。
朱至没想到泰定帝如此的大方,眼睛亮闪闪的盯着泰定帝。
“比照此例,凡能对社稷有功者,不一定需得在朝为官,朕都照赏。”泰定帝明显听尽了朱至的劝,认为赏赐赏赐,不一定非得给朝廷命官或者是出将入相的人。
“儿臣代天下各人才谢爹爹。”朱至高兴地冲泰定帝道一声谢。
“此类人才以后都由你来统管。”泰定帝想到朱至素来喜欢摸索各种各样稀奇的东西,为此朱至也赚了不少钱。
之前,泰定帝以为朱至是冲着钱,才会收拢各种各样的人才,如今看来却不尽然。
既然是朱至开了这个局,那么如果想把这桩事办好,就得让朱至继续发展下去。
“我一个人管不来,还是让哥哥陪我一起。”朱至哪能把朱雄英忘记。收拢人才为己所用的事,必须得拉上朱雄英才行。
再者不让朱雄英参与进来,朱雄英将来怎么知道,并不是只有会读书,会治国平天下的人才算是人才。
想想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难道不是因为各种人才的努力。大明朝至今还算是世界的强国,可是以后呢?要想一直强大下去,永远不会被人欺负,那就得发展科技。
没错,朱至未必没有打算推动科技的发展,让大明朝变成永远都为他人所瞻仰的存在。
泰定帝听到朱至的话,认同的道:“好,那你们兄妹一道。”
其实对于泰定帝把收拢人才的事交给朱至,这些臣子们还是有些芥蒂的结果,朱至立刻把朱雄英拉一起,也让这些臣子们心下稍安,朱至还是懂分寸的。
朱雄英本想拒绝,可一想朱至差不多就该北上了,此一去如何能再顾得上?
应天内的诸多事,朱至顾不上,难道他要放任不管?思及于此,朱雄英也就痛快应下一声是了。
泰定帝冲朱至道:“粮种一定要办好,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粮种,可不止稻谷而已,这里头的意思朱至想是听得懂,也相当明白的。
朱至立刻点头,“齐家村的事伯父一直盯着,有任何结果伯父会及时来报。”
换而言之,就算朱至不在跟前,粮种的事朱至都已经交代人做好了,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妨碍粮食种下。
泰定帝心下稍安,打量朱至半响道:“还有什么旁的重要的事,一并交由你哥哥去办。”
显然,就朱至搞出一桩接一桩的事,叫泰定帝看出来了,朱至手里不定捏了多少准备起来的事,朱至不在跟前,能交给朱雄英办的就得让朱雄英办去,一时未必可成的大事,可以让朱雄英去盯着。
“奢香夫人此来也是想学梯田。毕竟贵州一带山高林密,梯田之事,我和沐伯父虽然提过一嘴,毕竟没有看到实物,沐伯父心下未定,奢香夫人比沐伯父心急,这不才借朝贡进应天,只为亲眼看见梯田是何模样。”朱至确实也有别的事须得跟泰定帝聊上一聊的。
结果泰定帝一听傻眼了,“梯田?”
对,这么一个词泰定帝可是第一回听,一脸懵!
朱至赶紧道:“您忘了多年前落第的秀才舒笙了?粮种的改进也好,梯田也罢,都是他弄出来的。您要是想听细节,让他给您细说。不过这时候他忙着。毕竟齐家村刚收成。他正忙着比对粮食有何不同。”
功劳朱至是绝对不会独占了,她不过是帮着一个人朝着他认为对的方向不断前进,真正动脑子费心神的另有其人。朱至得把人推出来,也好向天下人竖一个典范,叫他们知道,考不上科举并不是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科研人员,请大家各展所长吧。
“他何时得闲让他进宫,与朕好好说道说道。”泰定帝是期待的,朱至说起梯田,若是顾名思义,该是如同梯纵一般的田地,这是何等场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