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匠,怎么能说征就征。”武顺小声抱怨。
“不白征啊,一入司农寺就是从六品,从六品啊!状元都要从从七品做起,如无大功绩,那就是三年一升。
这还得是他在任期间政绩考核达到良以上才能升,如果考核不达到良好,那就只能继续熬,如果不及格还会丢官。
对比之下,进司农寺就是从六品简直就是掉馅饼的好事啊!而且司农寺升官快啊,一旦研究出成功,连升三级都不在话下。”
武顺被堵得哑口无言,妹妹掉进官眼里去了,整日尽想这些。
但想着每个人喜好不同,武顺也没有纠正妹妹,总归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女子也是可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入朝为官的。
只是外放的地方太远了,要么是边陲之地,要么是海外岛国。边陲之地尚且还有归家的希望,海外之地可就难说了,或许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因此即便开了女科,想要考取功名的女子也不多。
当然,也不止是外放地方太远一个原因,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为官这样的先例,女科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甚至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
武顺虽然没有建功立业的心,但也不会阻拦妹妹想建功立业,只是官场哪里是那么好混的。
而且听妹妹这话的意思……武顺心中警铃大作,“你该不会想进司农寺吧?”
武二娘白了自家姐姐一眼,“那也得我有能力进啊。司农卿又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没点真本事,就是皇子公主也进不去。”
“说起这个,”武顺左右看了看,把武二娘拉到一处稍偏的矮丛,压低声音道:“陛下为何还不立太子啊?大皇子都十八了。”
不立大皇子,也不分封其他皇子,这不是昭示天下众位皇子都有机会问鼎大位吗?
武二娘疑惑地看了武顺一眼:“陛下不立太子,自然有他的用意,阿姐问这做什么?”
武顺急得跺脚:“哎呀,大皇子十八了,可以选妃了!若不是陛下之前下过男女满十八方可成亲的诏令,两年前大皇子早该成亲了。”
“阿姐是担心这个啊,可是母亲不是已经为你挑了贺兰家的郎君吗?”
武顺再次压低声音,苦恼道:“前些时候,宫中来人,说是皇后娘娘派来的。家里适龄的娘子就我一个,我总觉得皇后娘娘是看上我了,可是我不想嫁大皇子。”
武二娘:“……”总觉得阿姐想多了。
皇后娘娘她也见过几回,若是皇后娘娘有那意思,她会看不出来?
父亲在世时都没提过,如今父亲都去了,他们孤儿寡母,半点助力也没有,全是阻力,皇后娘娘凭什么看上她家?
武二娘委婉提醒:“如果皇后娘娘有意,母亲就不会为阿姐想看贺兰家的郎君了。”
武顺:“那你说皇后娘娘派人来找母亲,是为了何事?”
武二娘想了想,摇头道:“这我也不知,不过大皇子妃的人选只会是从朝中显贵大臣家里挑。”
话落,武二娘压低声音道:“如果我没有猜错,大皇子成亲后就要封王了,而且封地在海外。若是去海外,助力可不能少,所以大皇子妃必定出自将门。”
“当真?”武顺瞪大眼睛,第一个反应就是只是封王?那太子是谁?陛下原来真的不打算立大皇子为太子吗?
“八.九不离十。”说完,武二娘拉着武顺往回走:“好了,出来够久了,我们赶紧回去吧,要不然母亲该担心了。”
陛下这么多年不立太子,大臣们也不催,要么是早有人选,要么是早就和大臣们达成共识。否则国本早就动摇了,不立太子最先导致的就是大臣多方下注想挣一份从龙之功。
皇子间内斗,就如当年陛下和晋王(李建成)一样。骨肉相残,绝不是陛下想看到的。
所以,只能是多方达成了共识。
两人离开后,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