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梳做了两把, 李小寒把一团棉花放在左边梳子上,后右边对准,刷刷刷, 几下功夫, 棉花便和棉籽分离出来了。 李贤东和王氏两人都惊呆了, “这……这梳子,真好用啊。” “就这么对着梳一梳,棉花和棉籽便分了,又快又蓬松, 一点都不板结。”王氏把那团梳出来的棉花翻来覆去的看,眼带光,十分赞赏。 “可不是。”李贤东也是惊叹不已,想不到这么好用的东西, 居是从手做出来的。 李小寒有被这夸奖迷惑,继续操作,总感觉有点不太顺手。 “爹,娘, 你们来试试。” 王氏和李贤东轮着试了试, 只觉得跟人工剥棉籽比起来,真是又好又快, 有什么不妥之感。 李小寒又试用了半晌, 后才发现, 这个鞋垫做的底, 有点太软了, 不容易着力。若是太用力了, 又容易脱手。 “要不,我加厚一点, 后在后边缝两条带子,套在手背上,这样就固定起来了。”王氏听完李小寒说的感觉,犹豫着说。 “成,娘你试试。” 王氏难得被肯定,立刻兴致勃勃的缝了起来,李贤东也不闲着,继续削竹签子,们家才两把棉花梳,起码得一人一把才够用呢。 李贤东和王氏两个人兴致勃勃的做手工,明白了棉花梳的用途之后,两人琢磨琢磨,一个把梳齿末端整出一个凸点,梳齿也不会从鞋垫子跑出来,另一个则把鞋垫子的厚薄大小整得刚刚好。 只有李小寒,削竹签子差点削到手,削出来的成品一点都不光滑,用顶针给鞋垫子打孔,打出来的孔是歪的,差点废了王氏一块鞋垫。 无奈,李小寒只能在一旁,拿着最始的那两把棉花梳梳棉花,刷刷刷,刷刷刷不停,一个下午时间,居梳出了一小筐棉花。 看来,她的手,还有废到无可挽回。 “爹,娘,我来梳棉花,你们继续做这个棉花梳吧,做多一点,我们拿出去卖。” “这……能卖出去吗?”李贤东和王氏有信。 “当可,你们编草鞋都有人买,为什这个有人买,多方便多实用啊。城人难道不用剥棉籽吗,们都会做这个棉花梳吗?” 按照李小寒观察,这城人,也不是人人都很有钱的,也有那中等人家,买那带棉籽的籽棉,自己回家慢慢剥。 “也是。”李贤东拍板道,大不了浪费几的功夫,只要不出本钱,农家人的功夫不值钱。 ****** 十月二十五,韩师傅师徒三人如约来给李贤东家淘最后一遍井水,砌井壁,铺地砖。 着准备用这个棉花梳卖钱,此韩师傅等人来淘水井的时候,王氏和李小寒便将工具搬进东厢房。 这秋冬时节,女人剥棉籽织棉布抵税本就是常事,韩师傅们一点都不出奇。 两个徒弟轮着把井底带着淤泥的井水装到桶,后用井架吊上来。一遍又一遍,直到井底的污水被掏空。 而在此同时,韩师傅已在井边和三合土,架锅煮糯米。待糯米拌三合土煮好,韩师傅便替换了井底挖淤泥的徒弟,始用青砖砌井壁。 一个白,韩师傅师徒三人轮流替换,砌好了一个井壁。 次日,韩师傅三人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