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还真不知道区区这一匣子糕点,够不够分的。 谁知到了贾母院里,已经有好些人聚着。贾母老太太正喜气洋洋地坐在上首,告诉宝玉: "林家来人,说是得了天幕上送的‘稻香村’糕饼。" 宝玉一听大喜: "我正想着得来的糕饼应当给林姑父那里送去些,没曾想林妹妹已经先得了。"他这一回,满院子的喜气更盛了。 贾母忙对林家来人道:"多谢林姑爷和黛玉想着,宝玉这边也得了。府上好容易得了这么些,想必亲戚故旧要再分的,就别再单独送到我老婆子这里了。" 林家来人却执意不肯,说小辈的心意必当送到的,贾母拗不过,这才收了。这边林家来人告退,贾家人又聚在一起,商量这一匣子的糕饼该怎么分。 "我们家得了这些,应该赶紧都送去给宫里的娘娘。"王夫人是个有什么说什么的直肠子。 "老二媳妇,你 真这么觉得?"贾母冷眼看着王夫人,觉得这个论理该继承荣禧堂的当家主妇,智商不大行的样子。 "宫中这么多嫔妃,就娘娘一人得了,说实话都不够分的。”王熙凤说起了大实话, "还不如咱们自家关起门来自己都分了尝尝算了。" “啊?”王夫人听到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语,顿时呆在当地——自家得了天幕赏赐的好东西,难道 不应该第一时间就送到宫中,奉给娘娘吗? 贾母却同意凤姐的意见: "没的自家还要给娘娘添麻烦、招嫉妒。" 老太太还有半截话没说出来: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 两天前她刚刚进宫去看过元春——主要是怕现在再不去,待过几日,自己走不动路的时候,连宫都进不去了。 那时元春与贾母说起私房话,提到她最近身上不好,人总是懒懒的,癸水却又未来。贾母是生养过的,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忙叮嘱元春小心保养,一应饮食,都只能由靠得住的人经手。平日里走动亦需无比小心。 另外就是不要急于请太医来诊脉,总要等三四个月胎相稳固之后,再让消息传出去。 在这节骨眼儿上,如果贾府再大张旗鼓地送什么天幕上赏赐的物事,那就是明摆着给娘娘找事儿添堵了。 见到王夫人还是未领悟,贾母只得给凤姐使眼色,凤姐左劝右劝,方将王夫人劝得点了头。 接下来,便是如何瓜分这匣子糕饼。 老太太略想了想,道:“既是宝玉得的,便也该像林丫头那样,给长辈送去些。你舅父不在京里,那便给你林姑父送去些吧。" 王夫人:不给元春,反而要给林家…… 贾母也懒得理她,继续说: "老大老二那两个,天幕上从来没有过好话,这次咱们也别管他们。" 天幕确实不怎么待见赦政二位,尤其是贾赦,被天幕骂了两次“老色批”,而且还敢打贾母亲信鸳鸯的主意。 听贾母这般分派,邢夫人紧抿着嘴,一个字也不敢说。 “早先天幕说的妙玉,应当是个有造化的,否则也不会被天幕这样点名。既然这是她家乡风物,便将那两块‘定胜糕’给她送去吧。" 宝玉连忙应是,意识到老祖母也留意到了妙玉早先在看见定胜糕时流露的那一抹笑意。 听说天幕赏赐自家的糕点,老太太竟然送给妙玉那个外人,李纨第一个不乐意,但也不敢说什么,只是低下头去欣赏自己的鞋面子。 "这里有两块状元饼,将来府里要高中的除了兰小子还会有谁?来来,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