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故都的秋4(3 / 6)

;#34;无边落木萧萧下”, “花落人亡两不知”,这

深沉里,或许暗含着对生命衰亡的思考。细细的条纹,孤独、落寞、而又伤感,但郁达夫却怀着赏玩的心态,将悲凉衰败,甚至死亡,当作美来表现。】

辋川。

刚刚还很期待并畅想着与郁达夫做朋友的王维忽然住脑了,把死亡当作美来表现,他颇觉讶然:"静观味闲,郁达夫味出的却隐有衰飒死气,听起来竟是有末世之音。"

他直觉有些不祥,哪怕郁达夫表现出来的笔触,美极了。未央宫。

刘彻轻啧了一声: "过于萧瑟,朕不喜欢。"

大一统帝国的君王,有的是无尽的雄心壮志,他实在无法与这种审美趣味共鸣。

【再看第五段,寒蝉秋声。蝉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文人描写无算,有三首诗非常出名,被称作“咏蝉三绝”,都是唐代的。】

又是唐代?!你们唐朝是不是塞钱了啊?其他朝代的人有些不服。

“大汉的文人也不少啊。”这是日常柠檬的汉武帝。

“魏晋风流何其多?三曹、七子,嵇阮潘陆,怎么后世人只写大唐?”这是主要想为曹子建抱不平的谢灵运。

赵佶边欣赏自己的新作边面带不满: “是大宋不够优待文士吗?是朕的书画不够好吗?怎么水镜只提前唐?"

而再次被提起的唐朝人则纷纷抬头挺胸,不约而同地露出了骄傲的笑容:大唐,就是这么文德鼎盛!

【这三首诗分别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名字都非常简单粗暴,一起看一下。

虞世南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史书记载,他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是性情刚烈,直言敢谏,还挺反差萌的,小小的身体,大大的力量。】

虞世南:???我劝你这个小女子庄重一点。太极宫。

李世民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朕从来没想过会有人这样说虞卿,楚棠这后辈,当真是促狭极了。"

长孙皇后看着这些时日以来难得笑得这样开怀的丈夫,也是微微弯唇。虞世南刚直敢谏,她也是早就知道的,能同魏征一起把唐皇陛下谏到回内殿生闷气,可不是“小小的身体,大大的力量吗”?

孙皇后觉得楚棠说得对。

【有一说一,臣子敢谏,二凤也听得进去,除了虞世南,还有大名鼎鼎的嘴炮达人魏征。】跟着躺枪的魏征:.…直言劝谏,臣子本色,怎么了!

奉天殿。

朱元璋饶有兴趣: "这个炮是火炮吧?嘴炮达人,是说魏征说话像开炮似的?"

想起史书上记载的轶闻,老朱脑补了一下魏征滔滔不绝地向李世民“开炮”的样子,没忍住就乐了。

这个诨名咱喜欢!

并不知道自己被朱八八取笑了的太宗陛下想起魏征和虞世南一左一右劝谏自己的样子,仿佛觉得额角又开始抽痛起来了。

魏、虞二卿好是好,但真的,谁听谁知道。

【虞世南的《蝉》是唐代最早的一首咏蝉诗,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缕”,是帽带下的冠缨,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类似;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生性高洁,而栖于梧桐之上,就更见清华俊朗了。

因为居于高树,所以蝉声能传得很远,而不是借重了秋风的力量。很明显这是在托物言志,以蝉自况,表明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