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斗劲儿,那种坦坦荡荡、不怕累也不怕苦的精气神儿,真的是很让人佩服。
林成珠觉得自己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拥有这样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她很钦佩王雨诺的选择,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在不断的付出,这个国家才在这个时代积累了足够腾飞的资本。
林成珠私底下给王雨诺准备了三十斤的全国粮票,还有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王雨诺很喜欢的一本书,只是没钱买,向她借过好几次。
书的扉页上,林成珠用钢笔写了一句话:送给拥有钢铁意志的人。
希望这句话,在未来可以激励到王雨诺。
“你别忘了答应我的,如果真的有一天恢复高考的话,咱们可是要在北大碰面的。”林成珠忍不住有些鼻酸,她到区里来上班,家里人都不怎么放心,怕她饿着肚子,怕她来不及加衣服冻着,怕她被其他人欺负了,王雨诺一走就是这么远,哪怕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也让人放心不下。
“好了,答应你的事我一定做到,你就别掉金豆豆了,来日方长,就算高考不恢复,咱们也还是有见面的机会,我又不是不回来了。”她虽然打算扎根大西北,但是她的家和父母都在这儿呢,总是要回来看看的。
“就是,我听说知青下乡也是有假期的,过年可以回家看看。”一旁的同学插话道,只要有父母帮衬着,在哪儿都不会过得特别苦,当然留在城里是最好的了。
班上的同学,下乡当知青的还是少部分,大部分同学还是留在了城里,有的在家待业,有的进工厂接父母的班,也有通过考试找到工作的,不过这样的考试一般都是针对家属进行的,家里没人在里头上班,也就拿不到考试的资格。
方潇潇直接进了党报,哪怕在学校语文基本上没有及格过,但是有一个当革Ⅰ命委员会主任的爸爸,文笔和政Ⅰ治见解反倒是次要的了。
刘红卫的工作也不错,供销社的售货员,很体面也很有油水的一项工作。
林成珠还是很没有办法适应这样的安排,家庭决定工作,而不是才能决定工作,她能留在学校教书大概是走了狗屎运吧。
林成珠觉得自己幸运,但是同样感到荒谬和可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的感触,毕业了,工作了,才发现这个社会这么的不公平,学习成绩再好对找工作一点用处也没有,还不如像刘红卫这样,巴结一位官小姐有用。
这样的想法林成珠不敢跟旁人说,倒是鬼使神差的写在了给韩城的信里,当然语言没有这么露骨,只是替很多同学觉得伤心,尤其是王雨诺,在她看来,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王雨诺去了大西北,也没有办法做出很大的贡献,毕竟下乡当知青是去劳动,基本上用不到学校里的那些知识。
如果现在就可以考大学的话,按照王雨诺的成绩一定可以考一所很好的大学,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然后可以用脑子,而不是光凭蛮力去做贡献。
现在呢,对方虽然说是主动报名去的大西北,但是不管去哪儿,下乡当知青是注定的。
林成珠还没有收到王雨诺报平安的信,就先收到了韩诚的来信,而且不止一封,对方写这些信的时候,林成珠那封充满无奈的信还没有送到呢。
韩城的信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独属于少年人的英气,里面没有关于他的工作内容,基本上都是他的一些日常生活,早上起床的时候看见了星星,一下子熬了几个通宵却精神抖擞,打饭的时候,大妈看他年纪轻轻,手抖多给了他几块肉……
还有一些感慨,有时候是对老前辈的敬佩,有时候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有时候是对当年同窗记忆的怀念,更多的是关心和鼓励。
林成珠能够看得出来,对方在沙城的生活很充实,也很快乐,说一句如鱼得水都不为过。
林成珠的教学生活就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