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塾师(2 / 4)

打探,荣府在户部欠债八十八万。

在京都地面,算是欠债大户。

贾敬已经替荣府垫付了八万银子的欠债。

石梅觉得贾敬这人不应该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境地。

且荣府也需要贾敬这个进士老爷的帮衬。

石梅觉得有必要给贾敬提个醒儿。在给贾敬的回函中,石梅针对贾珍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石梅摒弃了贾母的观念:什么孩子年轻,都是这么过来的,大了就好了。

三岁看老,教育趁早。

贾珍这号纨绔子弟,靠他自己醒悟,浪子回头,根本不可能。

石梅提议,既然贾珍读书不成,索性不要再读了,不如学习皇室宗亲。

皇子宗亲家的孩子们,在袭爵封赐之前,没有正经差事,一般都是塞进锦衣卫,或者丰台西山的卫戍部队历练。

一来有人拘管着,免得他闲逛生事,二来积攒人脉,为将来袭爵当差做准备。

石梅也就那么一提。

至于贾敬杨氏舍得不舍得孩子受苦,石梅就不能干涉了。

反正将来贾珠与贾琏兄弟俩在科举之前,石梅肯定会设法把人塞进锦衣卫,或者宫廷侍卫里去历练历练。

再不会逼着孩子十七八岁就去科举考进士。

十八岁考进士中状元,做梦吧。

石梅觉得,这两兄弟十八岁能够堂堂正正考个秀才回来,那就是贾氏祖坟冒青烟了。

当然,荣府的地位,完全可以替两兄弟找几个大儒推荐,直接参加秋闱。

但是,自己考得秀才岂不是含金量更高呢。

再者,秀才都考不上,难道就能考取举人?

自己个哄着自个玩呢!

九月十八。

杜宗元上门投帖来了。

这个杜宗元比林如海还大两岁,今年二十六了,却是未婚。

石梅知道,这个时代的寒门子弟,都等着金榜题名之后被京官们榜下捉婿呢。

即便不被捉婿,只要红袍加身,恩师大人自然会替他做媒,说一门贵亲。

比如林如海,其实就是被贾代善榜下捉婿了。

这也是林夫人不满意荣府亲事的原因。

贾代善这一加塞,把她一子二媳,兼祧两房的美梦打碎了。

林母不满意,但是,大多是寒门举子都希望有此际遇。

荣府眼下满门妇孺,不适于招待男客。

石梅没见杜宗元,而是让赖大请了十房的秀才公贾敦出面,代为招待杜宗元。

贾敦与杜宗元见面之后,大为推崇。

石梅便决定聘请杜宗元为塾师。

两下谈妥待遇。

月例五两,四季衣衫,冰敬碳敬,三节两寿。

另外,派遣伺候的长随一名,小厮两名,进出马车代步。

这是举人的价钱,还是一个将来可能一飞冲天的举人。

若是秀才,每月二两足够了。

杜宗元十分满意贾府的诚意。

月例五两,再加上三节两寿,冰敬碳敬,四季衣衫,春夏也罢了,冬季一件绸缎面的棉袍,就是七八两。

若是东家讲究一些,缝制一件皮袍,差点二十两,好一点就是四五十两,百八十两。

荣府一看就不是刻薄吝啬的人家。

算下来,一年的俸禄一百二十两往上走,相当于知府的待遇了。

杜宗元很满意,答应从十月开始进府坐馆。

对于荣府要求兄弟两人每人两名伴读的要求,杜宗元满口应承:“一个也是教,一群也是教。顺手的事情,也不费劲。

不过,我这丑话说在头里,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的好坏,但看个人的造化!”

这是说,他不能保证人人都能科举及第,跟他一样考个秀才举人。

石梅听着贾敦转述,倒是笑了:“告诉杜先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