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平这才点点头:“那倒是,听说玉枝现在也在铺子里帮忙了,有自家人看着,确实比以往要方便些。”
胡玉枝在和食轩干活的事迟早会被乡亲们知道,这是必然的,所以杜梨也没有隐瞒,只点头道:“不错,小妹在厨艺上很有天赋,再加上她自己也有这个意思,所以我便由着她去了。”
双方寒暄了一阵,胡正平便道明来意:“明日就九月十六了,是咱奶的七十大寿,我娘让我来告诉你们一声,说今年准备给奶大办一场,到时候请你和大刚一起过去喝杯寿酒。”
杜梨立刻反应过来,看了胡大刚一眼便朝他道:“还好有四哥来提醒,我和大刚还把这事儿给忘了,你回去跟大伯娘说声,我们明日一定过来。”
“欸,这可不能怪你和大刚,奶从几十年前就跟我们家过了,你们不清楚她的寿数是正常的。行了,我还得到村里其它人家里去通知呢,明日在家等你们来喝酒咯。”
胡正平也是个爽快人,捡着中听的话儿说了一遍后就起身走了,杜梨和胡大刚把人送到门口,接着又回来商量寿礼的事。
“想不到咱奶也是今年过大寿呢,我们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
听到杜梨的话,胡大刚也点了点头。他小的时候便已经不跟胡宋氏一起住了,但宋氏那时候还没这么大年纪,腿脚也利索些,经常会抽空到家里来看他,甚至还偷偷带些油果儿给他吃。
忆起童年种种,胡大刚不禁有些惭愧。
宋氏待他是极好的,只可惜他少时并不明白这种好的难得,待到从军回来后,宋氏的年纪也大了,想再像从前那样与他亲近已是不可能。
“奶奶待我们不错,她的寿礼肯定不能怠慢,不如我们现下便去城里一趟,给她挑些东西?”
听杜梨这样一提议,胡大刚立刻点了点头,起身到院外让柱子套好了马车,同杜梨直向城里奔去。
来到集上时,时间还早。杜梨索性直接到粮油铺子里买了些面粉和配料,打算回去和谢婶做些点心送到胡成宝家去。
往日宋氏头脑还清醒时,最是喜欢她做的枣泥山药糕,如今老人年纪渐大,怕是也吃不上好多回了。如此一细想,杜梨便又到绣春坊给宋氏挑了一套面料和做工都极上等的衣裳。
宋氏她是见过的,身个儿小,胖瘦跟现在的茶靡差不多,到时候拿回家里让茶靡先帮着试试,不合身再回来换就是。
买完这两样东西,杜梨又在集市口的杂货铺里挑了些鞭炮。古代办寿宴的规矩她虽不太懂,但办热闹些总是好的。现代人虽然不如古人规矩多,但过年过节不也总喜欢放爆竹么?而且数量越多越好。
将这几样东西置办齐,杜梨又到集市上的买了些新鲜水果和牛羊肉。
如今她和胡大刚的日子好过了,村里百十多双眼睛都看着他们呢,宋氏又是胡大刚的亲奶奶,七十往上的寿宴也不知能办几回呢!东西若是送得少了,乡亲们怕还以为她和胡大刚对这个奶奶不重视。
见杜梨这样尽心尽力为宋氏挑选寿礼,胡大刚心里也很是感激。他一个男人,在这方面本不太讲究,但杜梨办得这样面面俱到,还是让他有些感动。
回程时已近中午时分,胡大刚和杜梨一起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看着身后塞得满满的东西不由道:“媳妇儿,奶看到这些东西会高兴的,她这一辈子大约也没收到这么贵重的寿礼了。”
听男人这样一说,杜梨也忍不住扬起唇角朝他笑起来:“如何?我办得可算周到?”
胡大刚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周到!”
得到男人如此肯定的答复,杜梨的嘴角也扬得愈发高:“那将来等我老了,你可不能对我吝啬。”
见她这样说,胡大刚立马摇了摇头。他何止不会对杜梨吝啬,他还会对她掏心掏肺,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她,让她再也离不开自己,生生世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