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夺阴燧
“这是……
“这是……
“这是……
“这是……
少年们先后有序地踏着李流云掷出的落子,穿过以浩瀚星辰布罗的机锋阵法,一个接一个地吐出"这是”两个字,硬是震惊的话不出下文,像几个呆愣的结巴,齐刷刷杵在原地卡了壳。
连周雅人、李流云也怔在当场,直到白冤呢喃般开口:“……太阴。”只见效法极夜的墓室尽头,众星拱月,一名双颊凹陷的中年男人在满月中闭目打坐。
此人蓝袍加身,精瘦如柴,发冠上绣着枚阴阳图纹,俨然是名修道之人。他肤色发青暗沉,又因盘坐月象之中,周身镀上一层柔和的银辉,衬得此人面色如生,一时间很难分辨对方是死是活。“他一一"林木没忍住问,“活着吗?”
此人毫无生息,周雅人能够笃定:“死了。”可那面色如生的样子极具迷惑性,比起“死”这个字眼,此人盘坐月象的沉静神态,让闻翼觉得:“这间山墓打造得就如一座天体,而他像修身成道者,在太阴中坐化。”
“对,不像死了。”
几名少年很想探一探他的鼻息,但都克制住了这股冲动不敢轻举妄动。这种以星辰月象烘托打造出来的场景,给人一种踏进圣地遇见了太阴神仙的错觉。但少年们谁也不至于真的糊涂到,以为自己在尸骸堆积的京观中见到了月仙。
连钊:“他,他不会就是那个布阵的术士吧?”于和气:“看上去是,因为他死于自己所布的杀师阵,所以他把自己也葬在了这里?”
林木咦声问:“他手里托着什么东西?”
术士双手垂于腹前,合掌间托着块银白色的圆弧物什,那物什微微张开一指来宽的缝隙。
闻翼转着脑袋左看右瞧:“这不是只大蛤么?他抱着只大蛤干什么?”白冤长久注视着那只微微张开的蛤壳,冷不丁开口:“这是阴燧。”几名少年震惊地转过头,俨然一副怎么可能的神情。于和气质疑:“这不就是海河里最常见的蚌壳么?怎么可能是阴燧?!林木附和:“对啊,我们又不是没见过阴燧什么样…”“诸位所见的阴燧皆由匠人铸造。"并且要选在十一月壬子日的夜半,因为这个日子的夜半阴气最盛,炼成的阴燧故而能对月取水,周雅人道,“大家从一开始就对阴燧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认知,便认为阴燧本该就是合金打造的样式。但在先秦之前,先贤所握的阴燧并非来自人造浇铸。”“没错。"李流云也道,“多处古籍都有阴燧乃大蛤的记载,月盛时置于月下,取阴之精则生水。”
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未曾真正了解过,也从未亲眼目睹,像连钊林木他们这样,哪怕承载了老子之道的阴燧就摆在面前,他们也会因为不认得此物而与阴燧失之交臂。
林木非常震惊:“这么说这只大蛤,真的是道祖老子的阴燧?”“我明白了。"李流云怔怔盯着面前的星辰月象,心头起伏激荡,“这是太阴炼形。”
白冤侧首:“什么?”
“这是记载于《老子想尔注》中的长生之道,"李流云记得原文说的是,“太阴/道积,炼形之宫也。世有不可处,贤者避去,托死过太阴中,而复一边生像,没而不殆也。"此处的太阴/道积,炼形之宫,说的就是太阴炼形。”周雅人立刻明白过来:“阴燧本身取水于月,是采月之阴/精的法器,千百年来皆如此。那么道祖老子的“道′积于阴燧之中,自然而然就聚出了太阴\道体。“没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轮月象。"李流云接话,“乃太阴炼形之宫,被称作不死之境,若能托死其中,便可死而复生,没而不亡。”“死而复生?“连钊惊诧不已,“你说他在这里能死而复生?”林木瞪大眼:“他会复活?”
“依我看来,在太阴中炼形便是他求的长生之道。"老子西出函谷关留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