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三元及第(大结局)
匆匆又是一年,八月初一的晨露还未散去,曾芸芸已站在晒谷场上清点考篮。青布包裹里整整齐齐码着:两方歙砚、十支湖笔、半刀澄心堂纸,最底下压着用粉丝线装订的《时务策要》。
去年院试再次夺魁,考中小三元的肖平从书房探出头,眼下挂着淡淡的青影。
曾芸芸嘱咐:“薄荷脑要装在犀角盒里。去年院试,隔壁号舍的考生就因暑热晕厥了。”
已经完全康复的肖山和程念点头,将备好的药包又检查一遍。艾绒、藿香、仁丹……每样都用油纸包好,外面缠着粉丝线做的记号绳。她指尖抚过绳结处的小珠子,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一一这是芸儿想出来的主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药材。
“东家!"阿丰扛着捆新竹跑来,“按您说的,毛竹要选节长的,劈出来的考篮透气。″
在阿丰身后,跟着大伯和二伯全家人。他们都是来相送。肖平考中小三元后,他们两家迅速以肖平一家马首是瞻。他们可不笨,小三元的秀才,考个举人不是大问题。
举人是什么?举人是老爷,是可以直接做官的!更何况,肖家还有个被皇帝看重的儿媳。听说,肖家的粉丝已经销往南阳了!
如今,大伯、二伯家都在曾芸芸掌管的"芸记"下面讨生活。阿丰放下竹子,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林叔让带的,说是贡院老差役传下来的法子。”
展开粗布,里面竞是几十个蚕茧大小的纱囊。曾芸芸会意,立刻唤来女工们赶制防蚊香囊。粉丝作坊飘出的艾草香,与晒谷场上翻晒的《五经大全》墨香混在一处,惊飞了檐下偷食的麻雀。
午时到了府城,朱翊锦着了件素色直裰,腰间依然悬着御赐的金鱼袋,道:“本王在南昌请了两位致仕的翰林,到时候专程来给肖兄讲讲乡试门道。几日后到了南昌,省城的喧嚣扑面而来。
曾芸芸紧跟着肖平的青璁马,在“状元及第"的灯笼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预定的客栈。他们没有选择自家的产业居住,而是选择了这处更近的客栈。掌柜殷勤引他们到后院:“按王爷的吩咐,三间上房都临着水池,最是凉快。”
掌柜随即解释:“这客栈是皇家产业,乃是洛王在经管。目前的掌柜,是爱丽娜郡主。”
曾芸芸知道爱丽娜为何要做掌柜,纯粹是看她做生意有意思。只是一年来,爱丽娜与朱翊锦虽然亲近,但成婚很难定下来。好事多磨,但一个侧妃是可以确定的。
安顿好后,曾芸芸发现窗下就是贡院的后墙。月光中,隐约可见巡逻兵丁的火把如游龙般移动。
她正出神,忽听瓦片轻响--阿丰蹲在屋脊上比手势:那里有一家蒸糕店。考前一天,曾芸芸就起身去买蒸糕。
粉丝调制的米糕在笼屉里晶莹剔透,每块都印着“蟾宫折桂"的花纹。不得不承认,蒸糕的掌柜很有生意头脑。
曾芸芸她小心包上油纸,又用粉丝线缠好--这样既能防潮,紧急时还能当绳用。
她将考篮递给肖平:“午时那场最易犯困,薄荷脑含在舌…话未说完,就被拥入温暖的怀抱。肖平的下巴抵在她发间:“等我回来。”贡院门前火龙蜿蜒,数千考生在晨雾中排队。曾芸芸站在指定区域,看肖平青色的身影渐渐没入龙门。日头渐高,贡院外的茶摊坐满了等候的考生家人。个别考生已经离场。当然,这些人明显是烤糊了。当然,也有个别人自认为自己考得不错。曾芸芸戴着斗篷,忽听邻桌议论:"听说今年的首题竞是《禹疏九河》,多少人都押错.…….”
曾芸芸正思索着,贡院内突然传来喧哗。几个差役抬着晕厥的考生匆匆而出,那人面色发青,手里还攥着半块霉变的饼饵。“造孽啊。"茶博士摇头,“听说号舍漏雨,好些考卷都污……曾芸芸也没心思想试题的事,只是一阵担心。三更梆子响过,曾芸芸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