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
国子监中,礼部的人和宫中的礼官齐聚一堂,气氛肃穆。
为首的礼部侍郎李春和,神情严肃的盯着大门的方向。
不多时,陈冲和迈着悠闲的步伐走了进来。
看见这个阵势,他顿时吓得猛地把腿往回一缩。
李春和身旁的国子监司业张敬眼睛尖,一眼就瞧见了陈冲和。
他急忙呼喊道:“陈博士,快些进来,李大人正等着你呢。”
陈冲和紧张地走到众人面前,听张监业解释方才明白,礼部和宫里的人是来代表圣上嘉奖自己的。
他在有缘酒楼内创作出才气达府之诗,引发文道异象一事,传到了景帝跟前。
景帝听闻圣庙震动,惊喜不已,连忙派人封赏,还要将此事传扬京城。
自从景帝登基以来,民间便传闻景帝得位不正,乱了礼制,致使大周文脉浮沉不显。
十几年来,一个从大学士证得大儒之位的儒生也没有,圣庙更是沉寂已久。
此事一直是景帝心里的心病。
礼部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大周文道依旧没有起色。
坦诚的讲,陈冲和是有些懵逼的。
那首《舟中晓赋》的文思,多半是源自蟹黄汤包的助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他能鬼使神差地写出那首诗,是入腹的蟹黄汤汁变化的才气,恰好让他回忆起过往的经历。
...
良久,他才从礼部侍郎李春和的声音里回过神来。
“陈博士,还不谢恩更待何时啊。”
陈冲和忙俯身谢礼,脑海里大概回过神来。
若说才气达府的诗词,在现有的儒道修士里,并不算罕见。
只是近些年景帝抑文重武,连儒生都大多数被派往随军。
边关战事吃紧,修炼唇枪舌剑,提升才气修为保护性命要紧。
诗词歌赋,策论文章的创作,不如抓紧时间参悟圣人经典。
陈冲和沉吟片刻,心忖这首诗的功劳,许兄也应当分润一半。
景帝赏了陈冲和一件五品文宝,又升任他为国子监监丞。
待礼部的人走后,国子监的官员们一拥而上,簇拥着陈冲和向他道喜。
“冲和兄,今晚鹿鸣阁是不是该你请我们沾沾你的喜气了?”
“是啊,陈监丞,往后就请多多关照啊哈哈。”
往日里与他相熟的同僚纷纷起哄着,要他宴请庆贺。
陈冲和见状,只得熄了去向许长生告知这件事的心思,转头朝众人大声说道。
“诸位,今晚鹿鸣阁陈某宴请各位,还请大家赏脸光临。”
夜里,玉带河边的鹿鸣阁上灯火通明。
朱红的大门敞开着,门楣上高悬的匾额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国子监的儒官们陈冲和的热情招呼下纷纷入座,众人皆是一袭长衫,头戴儒冠,举手投足间透着文人的儒雅与书卷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雅间里的气氛愈发热烈,众人开始高谈阔论起来。
席间,有人询问陈冲和为何这一年来文道修为突飞猛进,还创作了才气达府的诗作,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