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区发生扩散时来不及做撤离准备工作,插着“污染区”的红色警示牌离哨塔不远,以间隔的警示牌做支柱还拉起了一圈警戒线。
咸湿的海风带着丝丝水汽,从警戒线的另一边飘过来,在联邦无论是主城区还是外城区,越靠近污染区的地方基本上都荒无人烟,方圆百里只有防护墙里的哨塔,和几座低矮的房屋,这些房屋是守夜的哨兵们休息的地方。
无论什么等阶的污染区,进入的入口都不止一个,发生扩散的时候也不会只往一个方向扩散。霍冽他们集合的这个入口当然也不止他们一个团队,在不远处还有几个团队同样等着白塔士官到点放行。
活动污染区不是指污染区随时在扩散,而是指污染区里的“熵之眼”是清醒着的,且污染区里有大量活动的污染种。
每个污染区里的“熵之眼”也存在自己的“作息”,驻扎在哨塔的研究员能够通过安装在哨塔上的仪器,记录下它的行动时间段,什么时间段是活跃期、什么时间段是沉寂期,都能监测得一清二楚。
活跃期的时候进入污染区,有大概率还没熟悉污染区里的环境,就要被迫进入备战状态,相反沉寂期就更有利于哨兵向导的行动。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进入污染区。
霍冽将目光停在另外几个团队身上,其中有个团队是民间组织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肢体动作都十分熟稔,应该都在现实中互相认识,这样的现象只出现在民间组织团队里。
有个人看起来像是团队里的主力军之一,和另外一个人被其他几个成员簇拥在中心,霍冽注意到他的状态似乎不太好,身上有轻伤,精神力也消耗得不少,不过看他手里拿着一管精神力补充药剂,腰上还挎着一个不太明显的挎包,看来还带了些精神力补充药剂,就算是市面上最低级的精神补充药剂,进污染区倒也不成问题了。
霍冽目测了一下那人的身形,结合他的状态来看,应该就是她今天在圣所里交的新朋友没错了。
那位新朋友的视线也在霍冽的团队里搜寻着什么,反复看了好几圈后,最后似乎把确定的目光,放在了说了几句话就闭目养神的【大白鲨】身上。
令霍冽意外的是,新朋友的团队里竟然也有一个向导,向导在联邦本身就少得可怜,除了在圣所里培训那段时间,可以见到整个联邦的向导外,从圣所毕业后,如果不做白塔的实习士官或者加入贵族队伍,基本上是见不到几个向导的。
所以公会团队和民间团队里所有的向导,加起来能有一两个都是十分稀有的事。
多数向导因为稀缺性和体能较弱的缘故,从圣所毕业后一般都会选择成为白塔士官,或为贵族做事,毕竟身为向导如果靠从公会接取任务,来解决日常生活开支,是十分不划算的事。
不说向导靠自己进入污染区后能够拿到多少能量玉,就说进入污染区后遇到突发情况,连性命都有可能不保。
所以执行完清理任务的哨兵,有条件的会去白塔疏导室找向导士官进行付费精神疏导。
一次付费精神疏导相当于哨兵进一次危险性污染区的收获。
当然白塔也有免费公益性质的精神疏导,只是每天疏导的名额有限,再加上联邦腐败现象严重,这些免费名额基本上都轮不到平民哨兵。
多数哨兵都会直接在市面上购买经过二次加工的向导素。
霍冽以前以为联邦的民间清理组织里都是些等级低的哨兵,进不了公会团队,就把同样等级低的的哨兵组织起来一起进入污染区,进污染区也只是从里面带点能量玉出来,以解决日常生活开支,现在看来是霍冽的认知有些狭隘了。
原来民间清理组织的团队和公会团队实际上没什么区别,同样有高等级的哨兵、有向导,唯一的区别就是公会哨兵向导之间很少互相透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霍冽不知道民间清理组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