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尾感言(2 / 4)

这些信息,自然也只能自己臆想了。

但有些臆想出的东西,真的错得离谱。

武魁再厉害,也杀不了几万人,被包围后,一样要死,强如乌达木,也不敢被董玉楼带来的大军包围,一出城就灰溜溜逃了。

洛述之也不能习武,他是政治家,不是武者……我这不是《乱世书》,没有夏龙渊,真的,已经有好多人拿夏龙渊类比洛述之,然后以此狠狠喷我了……都不是一本书啊朋友,不是一个世界观啊。

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削藩……就是历史上,也没几个人敢光明正大削藩啊?赫赫武功如汉武帝,也只敢用‘推恩令’。

而且书中有靖难先例。

此外就是觉得洛述之就不该削藩,就算晋王有二十万大军,一位武魁,就算洛朝烟有十万大军,两位武魁,那也不能削……但这是人物性格特征呀。

一个只为皇位,性子多疑的太子……人设就是这样的。

因为骂声实在太多,导致我不得不在后面经常用旁白和赵无眠的嘴,一遍遍复述洛述之的计划,一遍遍的解释,甚至就在登基大典杀洛述之替身,还得用文武百官的视角在解释一遍。

这也是教训,如果把‘血染青衣’那章放在太子计划揭露的前面,呈现出的效果虽然没了那种‘恍然大悟’,却也能更加柔和,不至于如此争议。

看来故事讲得流畅,要比一昧堆反转要更好……‘反转’一旦用不好,便是争议点。

这是主线剧情的主要争议点,归根结底,其实还是我写法的问题。

有了教训,后面自然不能再犯。

不过虽然因为冗长,以及太子剧情的争议,导致这本成绩下降的厉害,但其实单从剧情上讲,我还算挺满意的……人物们都写出来了。

还有说我写的忘乎所以,忘了书名的,光写权谋……但我没忘,这两卷的重心,其实一直都是‘天下大势面前,书中人物的选择’……主要是写人的。

“站天下苍生之前,何错之有!?”

“照无眠,不应有恨。”

“血染青衣,青绮也。”

“我已入江湖否?”

“但这天下,有夺权失败而遭清算的晋王洛应全,却绝不会有为了苟活于世而勾结戎人的晋王洛应全”

等等。

就算是残忍无情的洛述之,也会为了让赵无眠替他报外公之仇,放下心中仇恨,俯身行礼道谢。

这些人,虽沾染朝堂政事,但可称得上一句‘江湖气’?……这话有点文青和矫情。

网文虽然追求‘短,轻,快’,但既然写江湖,谁又不是因为心中那点江湖梦呢?

第一卷夜雪篇,将重心放在了网文的‘爽’上,一切为‘爽’服务。

到了第二卷翠风篇,便是将重心放在了写一个‘好故事’上。

没那么多的起转承合,矛盾打脸,只是用这几十万字,写了几个人物。

这也是本卷卷末,故事的结尾会聚焦在一对儿路人夫妻身上的原因。

目前还在追最新章的书友,其实只有不到1000人。

感激之情,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谢谢你们的支持,才让我有能力将这故事写完。

想写个好故事,一直都是我当初提笔写网文的驱动力。

上一本书,写许浅素,写翠雪,苍花,溶月,落春。

这一本书,便写照无眠,不应有恨,写翠风,写《水调歌头》。

卷尾感言

所以年号是‘归婵’。

所以洛朝烟才会茫然,觉得为了皇位,死这么多人,真的值得吗?

值得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所以晋南那对儿夫妇能够团聚,他们两人身边的柳树,便是本卷卷名,翠风……这就是答案。

见微知著,管中窥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