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廉颇老矣,收购大战(求月票)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这注定是十分精彩的一个月。
进入十二月的中旬,港岛周氏家族的资产之一华人银行发生挤兑,接连几天该银行门口都排满了取钱的市民。
全港的报纸都在报道这件事,一时间甚嚣尘上。
不少吃瓜的市民看到这个新闻都好奇不已:周锡年到底要如何度过这个难关呢?
结果还没出两天,怡和洋行在铜锣湾的土地就被一家美资机构给收购了,在这些土地上的租户们都被驱赶。
租户们是不太喜欢,但奈何这家美资机构给钱多,并且还把他们安排去了隔壁新的商业街,形成新的市场,可谓是服务到家了。
等租户们被清空之后,这块土地就又被平整了,接着围起了围墙,然后一块名为铜锣湾汽车配件工厂的牌子给立了起来。
顿时,港岛普通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为什么?
工厂就意味着大量的工作岗位,对港岛市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吸引人的么?
要知道,自从港岛的人口突破三百万之后,很多人想要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可就难多了,主要是竞争太大了。
如果是普通的兼职工作,比如洗碗工、码头搬运工、工地建筑小工等等,这些工作都极为不稳定,并且工资同样很低。
大部分刚来到港岛的外来户,他们也就只能够找这些工作来干。
但凡是正式的稳定工作,其实也都意味着薪资高,只要不是工人自己主动辞职,那么都能够一直干下去。
汽车配件工厂这样的单位,对普通市民的吸引力当然非常大,报纸上面也已经刊登了相关新闻,铜锣湾汽车配件工厂将会在未来半年时间内招聘大量的汽车相关岗位,欢迎大家来报名参加。
招聘工作是同步进行的,尽管此时的工业大厦还没建起来,但上万名工人不可能全都是不需要技术的吧?
所以,得同步进行,在工地隔壁的工业大厦内租了好几层作为临时办公场地。
这些办公场地的用处很简单,那就是招聘有技术的工人,给那些没技术的工人进行培训等。
必须得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等到后面来活了,随时都能够开工,并且也能够让工厂更快地步入正轨。
相比普通市民蜂拥而来,报名参加汽车配件工厂的招聘活动,《星岛日报》等其他报纸在如实报道此事之余,也找来专家评论这事儿。
港岛这座城市,适合创办这样的企业么?
要知道这可是汽车配件工厂,以港九这座殖民城市的规模体量,怎么可能容纳得下呢?
如果这家工厂靠进出口贸易来赚钱,那么对比其他地方的本土汽车配件厂,铜锣湾这家工厂就多了运输成本,怎么跟人竞争?
一时间唱衰铜锣湾汽车配件工厂的报纸有不少。
《港九日报》、《星星日报》等多家报纸反倒是狠狠地夸赞了一番,因为这是他们老板的企业,等同于是他们的兄弟企业,怎么可能不支持呢?
一时间,整个港九都变得十分热闹。
在华人银行发生挤兑事件,在铜锣湾汽车配件工厂举行招聘活动等情况下,金门建筑这家英资企业,兵不血刃地被赵满仓给收购了。
金门建筑成为长达置业旗下一家子公司的消息,在《港九日报》、《明报》、《光辉日报》等报纸第一时间报道了出来,全港震惊了。
英资企业就被‘赵长寿’神不知鬼不觉地收购了?
事前根本没人发现此事儿,也没打任何招呼,直接就收购了,好家伙,这可真够牛的呀。
长达置业有限公司很快就升级成为长达集团,旗下目前虽然拥有的子公司不多,但架不住其背后的老板是‘赵长寿’啊。
‘赵长寿’是谁?
那可是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