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澳柯玛、小摩擦、鱼窝战斗机
一九六零年二月二十八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龙抬头俗称青龙节,又称之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古代农民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干旱较为严重的北方,很多农民看到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都不由面露苦涩。
明明今天已经是春耕节了,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场面,却迟迟不来,怎么开始春耕呢?
不仅是农民发愁,灵境胡同这边的很多领导都在发愁。
而今天,外交部街工字楼的领导,则是来到了中科院,走进了其中一个院落。
这个院落有不少研究员、教授专家等,其中还有不少气象局成员,他们聚在一起,主要是想办法解决一个问题:人工降雨!
人工增雨技术在国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早在一九四六年,山姆科学家文森特就开始进行人工增雨实验,他通过向云层中播撒特定的物质,比如干冰、碘化银等,以此来促进云滴的增长和凝结,从而尝试增加降水量。
在一九五八年的时候,我们国内也首次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标志着我们国内人工增雨技术从实验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
但是,人工增雨有着诸多限制,特别是要求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湿度、云层厚度等有很大的要求。
可是北方,拿京城来说,甭说空气湿度了,天空一直都是碧蓝天空,少有多云天气。
即便有多云天气,也达不到降雨的要求,鬼知道需要播撒多少干冰才有可能实现降雨的可能呢?
偏偏我们国内这会儿可是极度匮乏资源,怎么可能随意浪费呢?
“王教授,何教授,现在技术改进得怎么样了?”
领导很关心,也很焦虑。
龙抬头都已经到了,再不下雨,肯定会耽搁春耕。
春耕是大事,因为关系到粮食的收成,不重视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还有几个关键设备和技术点没有掌握,主要是送过来太晚了,时间又太赶,我们已经加班加点一个多月了”
听到王教授的话,领导顿时苦笑不已,却没有说话。
不是技术和设备送来得太晚,而是领导他们囊中羞涩,钱袋子就没有多少钱了,这些技术和设备,以及相关物资,还是靠赊欠得来的呢。
合同还写着呢,白纸黑字,走不了。
赵满仓不可能亲手毁掉双方之间的交易,因为如此一来,他就没办法从马九恭他们这边收割经验值了。
要知道,每次跟马九恭他们进行交易,少则收割三四百经验值,多则上千。
这样的工具人实在太合格了,赵满仓当然要把握住。
赊欠账本的出现,则是因为双方之间的交易次数增多,友谊在那边摆着,信任度高涨,所以才能够做到这样。
人工增雨设备和相关物资,从山姆那边运输到北美,马九恭他们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但价格低廉,关键是能够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购买,那简直太划算了。
在领导视察了中科院之后,不到一周时间,京城周边地区,进行了首次实验。
在京城和津城之间的交界地带,终于出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大雨让干旱已久的大地都出现了水池。
小溪不再干涸,而是出现了洪水。
这是多么难得的一场大暴雨啊,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并且这一处云层还向其他方向飘去,还吸引了不少云层汇聚。
天空出现了不少飞机,F104超音速战斗机也被派遣来执行人工增雨项目,同时也是顺便熟悉战斗机。
京城周边好几个地区就出现了大暴雨,为春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但坏消息则是跟赵满仓交易完成之后的人工增雨物资很快就消耗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