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只球狗的还短。
可惜这样太浪费药剂,对厨师的精力消耗也更大,并不能藉此代替标准炼化流程。
从结果看,五版配方各有优劣,基本都在提升其中某些属性的同时,不得不忍受另外一些属性的下降。
在了解行情之后,付兰也认为这一回的底线便是纯度不能低于以往。
说是纯度,其实并没有一个100%的标杆。
魔烬并非化学合成物,渣和雪看上去相差甚大,却不存在杂质含量上的区别。要是真从化学视角看,它们本质上都算魔烬的纯净物,“纯度”都是100%。
对于魔烬,纯度这个概念其实更接近于魔力浓度。
但无论是同等质量的魔烬所能储存的魔力上限,还是同等质量的球兽所能榨取的魔力上限,目前都没有定论。
所谓的纯度,只是基于其色泽、外形等属性划分出的感性上的优劣。
行内也没有谁的产品专门作为砝码使用。因此想要量化魔烬纯度,只能姑且从自己的旧货里留下一份作为基准,再去进行魔力浓度对比。
第五十二章 五等分的炼化
这时就要用到魔力天平。
它是一种更为简陋的魔力检测仪,使用起来和普通天平一样,只不过比较的是两端的魔力量。
只要在天平两侧放上等质量的魔烬,就能对比其魔力浓度。
更棒的是,用的时候不需要额外注入魔力。
最后一次实验倒是单位产量和魔力浓度均有提升,可惜幅度有限。
以付兰对施宁语的了解,她大概会选2号配方。因为它的魔力浓度提升是最高的,缺陷仅是不提升产量,而这已经比那几个产量倒退的配方好多了。
但当他把手里的记录给施宁语看时,她几乎没怎么犹豫就选了双项提升的5号。
“真没想到。”付兰说,“你不是一直觉得纯度越高越好吗?”
施宁语晃着架在沙发扶手上的腿:“2号用的都是闭合型法阵部件,已经没多少提升空间了。”
付兰有些意外。
法阵改良确实会在主框架内尝试填入一些拥有特殊效果的定式图案,这些复用的图案便被俗称为部件。
五版配方都是在同一个主干上修剪而成。和施宁语以前那种描图改画不同,这种修剪是底层逻辑的改动,并不会一一对应地直观体现在图形上。
光靠玩“大家来找茬”,可没法像施宁语这样明确指出关隘所在。能在如此迥异的图案中辨别出部件特征,她的洞察力非比寻常。
而事实正如她所说,作为纯度大幅提升的代价,在溶液成分几乎相同的情况下,2号配方的法阵已经没有继续扩展的可能,5号却仍有余地。
“那么你认为5号的扩展方向是?”付兰一下被勾出了老师的职业习惯,作出引导式提问。
“最佳答案:我不知道。”施宁语摊开手,“我只是冰箱批评家,不会制冷。”
付兰只好笑着点点头。
能独自炼制出雪级魔烬,施宁语的能力自然是优秀的,悟性也很高。更别说她竟然连无声施法都学会了。
无声施法,是无需借助念咒和施法动作的自我暗示,仅靠意识驱动法术回路实现的施法技巧。
与魔法少女的施法方式可以说仅有一线之隔。
这需要超乎想象的练习量,外加过人的天赋才有可能掌握。
而且施宁语很多时候都不用施法材料,这说明她不需要外物增幅,仅凭自己的魔力都能达到很高的输出。
在对魔法使的平均水准有了更多了解后,付兰才明白施宁语只用两年多就能走到这一步有多么不易。
不过他最初就做出过判断,她对传统炼化的改良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碰运气,她那精细的手法才是高质量出品的关键。
若再得到理论支撑,未必不能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