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年,七月十四日。
南直隶,扬州府,仪真县。
叶熙一早起来,就从县衙内宅,来到了隔壁的三堂,也就是他的办公室,开始发呆。
叶熙今年22岁,从小是个孤儿,两年前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考上了举人,正好遇上大明朝官员大面积空缺,吏部进行“大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大明朝挑选官员,最重要的因素是颜值。
身姿挺拔,面如冠玉的叶熙,在一群举人“老爷”中出类拔萃,一下就被选中了,而且被分配到了较好的职位。
就这样,叶熙被委派到仪真县,当上了七品知县。
而现在的叶熙,则是两天前才刚刚穿越过来的。
在这之前,他是一个推理小说家。
这两天,叶熙的脑子里面塞满了前世和今世的记忆。
两段记忆共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两段记忆互不相让,把他的脑海当成战场,在那打起了架。
因此,他这两天只感觉脑子一直嗡嗡作响,完全无法思考。
在外人看来,他整个人浑浑噩噩,说起话来经常牛头不对马嘴。
简单来说,就是活像一个傻子。
不过这样的表现,倒也符合老百姓给叶熙起的外号——糊涂知县。
幸好一般的行政事务都由县丞施良才处理,公文也有主簿余宏义和其他书吏处理,叶熙这个知县才能当下去。
在朱元璋治下,能够以这种方式混了两年知县,实属不易。
当然,叶熙是不可能一直这样混日子的。
因为他感性兴趣的事来了。
“大人,不好了!”
叶熙见一个小捕快急匆匆地跑进来,眉头一皱,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小捕快跑到叶熙面前,花了几秒钟才将气息捋顺,道:“大人,发生命案了!”
命案?
这还是叶熙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遇到的第一起命案。
因为命案必须由知县负责,以前的叶熙最讨厌命案了。
如今则不一样了。
也多亏今天叶熙的脑袋有所好转,现在一听发生命案了,顿时醒神了,一扫浑浑噩噩的状态,兴奋地问道:“快说,哪里发生命案了?”
小捕快还以为叶熙会像从前一样,面对命案时会显得紧张不安,只会叫仵作去验尸,然后交代捕快们加紧寻找凶手。
至于能不能破案,全仰仗老天爷给不给点运气。
这知县大人不是一向最讨厌命案的吗?怎么今天好像很兴奋似的。
叶熙见小捕快没回答他,又再次催促道:“命案到底发生在哪?”
捕快回过神来,赶紧答道:“就在水环巷那边。”
“走!”
叶熙二话不说,出门骑上骡子,往水环巷去了。
身为知县,叶熙是有资格骑马的。
不过两天前叶熙第一次骑马,就马被马训了,从马上摔下来,还摔到了脑袋。
所以,还是骑骡子好,骡子安全。
水环巷在仪真县偏东南,因仪真县内一条小河流经该地时,刚好环巷而流,所以称为水环巷。
水环巷属于比较偏僻的区域,一个巷子,只有十几户人家住。
还有一个尼姑庵,名为凤香庵。
很快,叶熙来到了水环巷,没费什么功夫就找到了案发地点,因为那里已经围满了人。
这个记忆中平时很清冷的巷子,没想到在发生命案后,竟然会聚集如此多的人围观。
看来,人喜欢凑热闹,是不分古今的。
“糊涂知县来了!”
不知是哪个无聊人士喊了一句,引起围观百姓的哄堂大笑。
随后人群自动分开,为叶熙让开了一条路。
叶熙没在意是谁这么无聊喊了一句,倒是人群自动分开,不用他去挤上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