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院前辈的精神力,不是他的。
虽然带有“精神力”的球拍和“咒具”很像,但“网球比赛”和“祓除咒灵”不一样。
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
如果没有“咒具”,悠斗不会去祓除咒灵,但就算没有“带有精神力的网球拍”,悠斗也会打网球、会参加比赛。
用平等院前辈的球拍回击“漩涡的洗礼”,就好像玩游戏时开了外挂,不是他真正的实力。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悠斗不可避免地陷入茫然。他像是站在突然出现的岔路口,脚下的路从一条变成了多条。
接下来要怎么打?
就在悠斗迷茫的时候,妈妈温柔的嗓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人难免会有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
[如果无法做出选择,就跟着心走,倾听内心的声音。]
在犹豫初中去哪所学校时,妈妈问过他这个问题:
[悠斗,这一刻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那个时候他给出的答案是“想和厉害的选手一起打网球”。
而现在的答案,是“胜利”。
下一秒,妈妈的声音变成了“茧”的电子音:
[你给出的答案范围太广泛了。]
[伏黑选手,如果要更精准的定位,你的回答是什么?]
是“不借助外力的,他和关根前辈的胜利”。
[这就是你定下的目标。]
“茧”的电子音又被高仓园长的声音替代。
[能有这样的目标很了不起哦。接下来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大步迈进!]
这是他第一次和园长先生提到自己“想要成为世界第一网球手”的梦想时,园长先生和他说过的话。
旁边的人说:[小孩子的目标很容易变吧?]
园长先生说:[这和是不是小孩子没有关系,大人的目标也很容易变啊。]
为什么目标会很容易改变?
要怎么才能让目标保持不变?
[如果把目标想象成蛋糕做成的小屋。在通往小屋的路上,会出现许多岔路。]
[有的岔路两边开满小花,有的岔路沿路摆满黄油曲奇饼,很容易被吸引吧?]
[要拒绝小花和曲奇饼的诱惑,才能走到蛋糕小屋。]
[不过如果哪天悠斗最喜欢的东西从蛋糕变成了曲奇饼,那么走上曲奇饼的岔路也没关系哦。]
如果选择了蛋糕小屋,就吃不到曲奇饼了吗?
[也不是啦,说不定蛋糕小屋里就有曲奇饼干哦。]
[而且也可以在抵达蛋糕小屋后,再去走那条有曲奇饼的路。]
当时园长先生说的话,悠斗过了两天就忘了。
但园长先生都还记得。
离开春日部前,悠斗去拜访了园长夫妇。
得知悠斗的目标没变,初中会去神奈川上学后,园长先生回忆起这段当年发生在甜品店的对话。
小学毕业的悠斗已经能很好地理解园长先生当时的话了:
在实现目标前,要先摒弃杂念。
考虑到眼下缺少普通网球拍的情况,想要兼顾“不借助外力取胜”和“掌握‘漩涡的洗礼’”是不切实际的。
“漩涡的洗礼”已经成为会让他动摇的曲奇饼了。
想通这一点后,悠斗不再用普通的回球引博格打出“漩涡的洗礼”。
他将所有回球换成“虾蟇”,并用“改变节奏”的战术从米卡手中拿下两局。
“关根前辈。”
“嗯?”
“如果我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不再接‘漩涡的洗礼’,但希望比赛结、不、世界赛结束后,能再和博格比赛,应该怎么做?”
悠斗在第七局的“低音区”时段思考着这个问题,然而没有想出答案。
幸村部长说过,如果在独立思考后想不出答案,可以请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