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的同时,想稳定住国内的环境,应该要开始布置一些惠民政策了。
就比如说粮食政策这块。
粮食的生产,一直都由老天爷来决定,如果大明王朝真要发展,在这种小冰河时期马上要到来,各种天灾人祸不断的行情下,参照现代社会的应对政策可以由朝廷出资。
在粮食生产之后,统一收购一批粮食,用于存储在各省的粮食大仓里。
这个收购价格可以高于市面贩卖价格,这是为了补贴老百姓。
既然朝廷可以从小日本那里源源不断的挖到白银和黄金,那么就得不断的给老百姓们提供福利。
福利从哪里来?直接发钱是不现实,那就补贴农业,刺激农业。
毕竟农业、工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老百姓们看到连种粮食都能够赚钱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而朝廷这时候呢,每年收购一批粮食存放在大仓里边,可以把这些粮食运往西北、西南等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
把这些粮食投入到市场上,压低粮食价格,减少百姓们在吃饭问题上的难处。
只有稳定的粮食价格,才能让百姓们对朝廷公信力,有充足的信任。
如此老百姓们的粮食问题,就不会一直受控在那些大粮食生产商手上。
不会因为一场灾难,就不得不把土地变卖,然后卖儿卖女去吃顿饭。
这不仅是一种均衡粮食价格的方式,也是促进粮食价格稳定,以及在灾难年之时,保障百姓们能吃上饭的政策。
让全天下老百姓能吃上平价粮食,减少他们造反的可能性,让他们稳定地生产,从宏观上来说,朝廷是永远不亏的。
整个国家都在快速良好的循环之中生活,老百姓、买卖人、朝廷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官员们又加了俸禄,这才是盛世应该有的迹象。”
蒋瓛在边上听完了之后都想着说自己赶紧去参与这一次的东征军。
黄金白银黄朝廷拿九成,东征军拿一成,那得是多少。
一座银矿最高年产八百万两银子,那也就是说,其中的七百二十万两运回朝廷,剩下的八十万两银子就可以自家分。
陈寒的意思是,每一批次的东征军不超过三万,也就是说两万来人,八十万两大家分,这还仅仅只是看得见的生产量。
如果自家努力努力,奴役足够多的小鬼子去挖矿。
让这个年产值增加到一千万两,甚至一千八百万两,这个钱朝廷拿的多,自家也拿的多,这就是多劳多得。
反正就算是累死那些小鬼子,也无所谓。
这是最好的刺激,又可以成立了战功,又能创收。
这样的战争才是对将士们来说是最大的刺激。
谁不想去啊?
在那里待个一两年,可能就把钱给赚回来了。
而且人家陈寒说的很对呀,有火枪兵这种高级兵种,怎么还要和那些小日本鬼子拼刀。
我隔着一百来步,砰的一枪把你给打死,你的刀难道能够做到一百米长吗?
想到这里之后,连蒋瓛这种正三品的高官都忍不住这种诱惑,更不要说普通的将士。
当然陈寒最损的还是,在人家日本岛上面分成两个朝廷的时候,故意拱火。
他的意思其中南朝廷现在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大明王朝可以支持南朝廷,让他们反攻。
甚至蒋瓛相信,如果北朝支持不住了,那陈寒一定会支持北朝,那这场战争永远停不下来。
大明王朝的东征军又可以报仇、又可以创收,而且还拉动了国内的内需。
毕竟战争一开打吃的、喝的、用的、穿的,全部得要从大明王朝拉过去。
从大明到日本这个岛,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来回一趟起码得两个月。
但是对于要徒步运送如此多的粮饷跑到北方大漠去,那简直不要太方便。
而且这还是为工业革命开端做好大量的基础。
劳动力要进入到工厂,使工厂效率增加,技术可以进行迭代。
毕竟那么大量的订单砸下去,那些个纺织做衣服的,还不得乐疯了?
他们不得加班加点,日日夜夜的为了效率而去不停的改进技术。
朱元璋父子两个人在听完这些话之后,回过头来看向蒋瓛。
蒋瓛赶紧低头记录。
刚才他差点兴奋的整个人都要跳起来。
现在才想起来有些地方还没有好好的记录。
而这个时候凌汉他们也已经是开要乐开花了。
这一天陈寒用了两个小时,帮他们梳理了去攻打小日本这个岛的好处。
还给凌汉把进攻时间、银矿在哪里、最好的登陆点在哪里、金佐渡金矿在哪里,最好的登陆点在哪里、对马岛在哪里,以及可以借助朝鲜的合浦港在哪里。
还拿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把里边关于宝船的那些资料数据